之前提到過我在兩個帳號上發布的文章加起來已經超過了五百篇,量變產生質變梗圖,雖然還算不上是什麼多麼厲害的創舉,但卻使我對累積有了更深的體會。要先有數量上的變化,質量上才會有所改變,就像是要有足夠的技術基礎,才會產生藝術,量變就是質變的基礎。
當然什麼事都會有例外,的確有人沒有累積太多的努力,便取得驚人的收穫。但是在不太堅實的基礎上,有的人因此質疑自己的能力,反而在機會到來的時候,拒絕了眼前的大好際遇,而有的人即使很快的取得成果,卻因為底氣不足,最後只好回頭重新累積實力。


所以,踏實的一步步累積,才是最好的做法,特例是特例,而我們是我們,透過數量上的累積,總有一天可以帶動質量的改變。如同我文字帳號上的變化,我是在差不。
一步一步的累積: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
在創作的路上,我發現了量變與質變之間的微妙關係。從我在兩個不同帳號上發表了超過五百篇文章的經驗來看,這絕非什麼驚天動地的成就,但它卻讓我對“累積”二字有了更深刻的理解。量變是質變的基礎,這似乎是一個不變的真理。要想在質量上有所突破,首先需要在數量上有所積累。當然,世界的運轉總會有些例外,有些人可能在並不是很紮實的基礎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然而,對於大多數人來説,腳踏實地地一點一滴積累經驗,才是最可靠的策略。
就拿我自己的經驗來説,當我的文字帳號剛創立時,前一百篇文章的發表過程是最為艱難的。在那個階段,讀者很難從少量作品中建立起對我創作主題和風格的認識。尤其是在鮮有人知曉我的情況下,最初的幾篇文章幾乎不可能獲得廣泛的支持和認可。而且,那些最初的文字往往顯得比較生澀,讀者很難輕易地投入大量時間和精力去閲讀和理解。直到我積累了幾十篇文章後,才有少數人開始表示支持,並願意追蹤我的帳號。
從讀者的角度來看,如果你發現了一個剛創立帳號的創作者,而且你對他們的作品有興趣,不妨大膽地表達你的支持和欣賞。這些鼓勵和支持對創作者來説是極為重要的動力,他們會對最初的支持者記憶深刻,而且這些支持者在創作者的心中往往佔有特殊的地位。我就是一個例子,我至今仍然感激在我剛開始寫作時支持和鼓勵我的那些讀者,他們是我創作路上最初的燈塔。
找到自己的主軸
不僅是讀者的反饋會隨著文章數量的增加而變化,連帶文章的主軸和風格也會逐漸清晰。在我開始寫作之初,我並沒有明確的主題設定,但隨著發表的文章數量增加,我開始逐漸找到自己的創作路線。有了明確的主軸,文章的內容會更加集中,不再會隨意發散,這使得我在靈感來臨時能夠更加高效地創作出作品。
總之,創作的過程是一個循序漸進的累積過程。正是這些不斷的積累,最終引導我走向了質的飛躍。對於每一位創作者來説,這都是一個必經的階段。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不僅僅是在創作,更是在進行一場自我發現和自我提升的旅程。
量變產生質變梗圖
量變產生質變梗圖是一個相當有趣且流行的現象,在網絡上蔓延開來。它源自於「量變」與「質變」之間的關係,而質變梗圖則是將這種概念化為一種幽默的表達方式。
量變指的是改變數量的變化,而質變則是指由於這些數量的變化所引發的質的變化。量變通常是逐漸進行的,而質變則是在某個臨界點達到的。
量變產生質變梗圖的關鍵就在於將這種轉變以梗圖形式呈現出來。梗圖是一種常見的網絡迷因,以圖片加上文字搭配而成,通常用來傳達某種幽默或意義。
現在,我們來看一個例子:
這張梗圖描述了一個人逐漸添加了更多的敵人,直到達到某個臨界點,並產生了質的變化,也就是開始戰鬥。這個梗圖以簡單的方式演示了量變產生質變的概念。
這種梗圖的趣味之處在於融合了數學和幽默的元素,同時也具有觀唸的啟發性。它向我們展示了一個有趣的事實,即當一個系統達到某個質的閾值時,它會從原來的狀態變得完全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