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閻錫山故居】閻錫山故居 |閻錫山故居 |閻錫山故居 |

【閻錫山故居】閻錫山故居 |閻錫山故居 |閻錫山故居 |

閻錫山故居,稱種能洞,位於台灣台北市士林區公館裏、陽明山上,是閻錫山餘生居住仿窯洞造型建物,市定蹟。

閻錫山在台灣辭去閣揆後,住於台北市麗水街,彭孟緝作鄰居,半年後搬到陽明山[1]。

總統蔣中正屬意草山御賓館配給閻錫山官舍,但閻錫山自己想興築一座山西窯洞式房子[2]。

該地坐落冷水坑下公路[3],原是日本人完工農場[4],地址是公路245巷34弄273277號[5]。

閻錫山祖居山西閻家大院[6]。

他嘗試陽明山建築窯洞懷念家鄉,台灣土質氣候適合,後只是屋子門窗砌成窯洞型狀[1]。

呈現他種能觀察宇宙觀,此屋取名「種能洞」[7]。

 種能洞建築羣規劃展現了閻先生細心、善於觀察地理環境及兼顧安全防衞特色,兼容山西故鄉窯洞台灣鄉土建築。

閻錫山故居 Play

基於軍事防衞需要,種能洞居高臨下,能俯視台北盆地與淡水河口[9]。

從拱形大門進入,映入眼簾是孫中山「博愛」大字,幾進大小相仿房間擺放著成堆閻錫山藏書他書作、有閻錫山孫中山合照、各種匾額[3]。

閻錫山陽明山期間有四十多位部屬,包含副官、秘書、侍衞、隨員、眷屬、廚師、司機,其開銷全數閻錫山獨自所出[7]。

侍衞居住紅磚樓,九十公分牆上安裝有鋼板窗户[9]。

中華民國政府遷台之期,防中國共產黨軍隊進犯,早期磚樓備有五十餘枝各式槍枝[7]。

閻錫山慣於清晨七點起牀後寫作,午後休息兩個時後見客或讀書[1]。

蔣中正夫婦、蔣經國、陳誠來探望過[4]。
閻錫山故居

閻錫山此後寫出了《世界和平與世界大戰》、《共產主義哲學和共產黨錯誤》、《收復陸土地問題》著作[4]。

當地居民稱住這十年閻錫山是「陽明山公館裏有成就人」[10]。

閻錫山附近散步時,自己選中一塊地作墓地,後人此建閻錫山墓[9]。

該墓閻氏故居,數百公尺[7]。

陽明山戰後成為許多高官居所,於其優雅景緻、氣氛以及易守難攻戰略考量,於1950起華北式建築,陽明山上有多順應山勢、氣候以及運用地石材「安山岩」搭築興建地建築,讓我們踏上閻錫山足跡,探索他在台灣留下建築遺產。

  種能洞  1950年3月閻錫山先生卸下行政院職務後,他決定到山中隱居。

他淡水河與台北盆地防風林山坡上建造了他生活場所,稱為種能洞,這是閻錫山先生下屬們主要起居與工作空間。

 種能洞建築羣規劃展現了閻先生細心、善於觀察地理環境及兼顧安全防衞特色,兼容山西故鄉窯洞台灣鄉土建築。

種能洞磚屋是閻錫山先生防空洞,厚達三尺磚外牆不僅兼具為少保衞防空避難功能,能儲藏食糧物資。

  種能洞作為閻錫山故居主要建築,建於1951年,「中」字裝飾顯示閻錫山中道思想。

從拱形大門進入,映入眼簾是孫中山「博愛」大字,房間裡擺放著成堆閻錫山藏書他書作、有閻錫山孫中山合照,以及各種匾額。

這裡是閻錫山故居,是他研究所和藏書室。

種能洞同時融合中、日、西三式建築特色打造而成。

 現在是展示空間並介紹閻錫山先生生平與起居空間特色。

種能洞台北市政府2004年公告指定為台北市市定蹟,屬於戰後人物防禦性避世概念故居,是台北市政府名人故居系列文化資產之一。
閻錫山故居

 老宅建築磚屋 種能洞之外,閻錫山先生在台灣晚年天地有另一棟建築,磚屋。

這棟建築種能洞,採用了閻錫山故鄉山西窯洞特色,但磚屋是作為防空洞使用。

建築外牆三尺,不僅有防空避難功能,能儲藏食糧物資,門窗處有加厚鋼板,並有偽裝棚、哨兵瞭望設計。

 這棟建築建造與保存反映出政治國際情勢時代背景,以及閻錫山作為當時行政院長即便退去官職有軍事防衞考量證明。

 閻錫山故事  1950年,當時政治局勢風起雲湧,蔣介石復行視事,閻錫山辭去了行政院職務,並選擇陽明山上建造一個屬於自己堡壘。

他這裡打造了一個自身處事宇宙觀,沉潛於書法和文章藝術創作中,回歸了自己初心。

 閻錫山於此創作二十多本著作和1400件書法和文章作品,體驗這位政治家晚年生活。

從拱形大門進入,映入眼簾是孫中山「博愛」大字,房間裡擺放著成堆閻錫山藏書他書作、有閻錫山孫中山合照,以及各種匾額。

閻錫山故居 Play

延伸閱讀…

閻錫山故居

閻錫山故居-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閻錫山跟隨國民政府來台後,一開始不習慣這裡氣候以及暴風雨侵襲,但他打造了一座茅草屋和金山。

然而,後來他想起他故鄉有一種冬暖夏涼不怕風雨住所,即窯洞。

 於是,他請教了地人,為何台灣沒有窯洞呢?因為窯洞有三個缺點:、空氣流通以及怕地震,這完全適用於台灣氣候和地質環境。

  閻錫山設計工程上做了很多改良和創新。

他使用了洋灰來防潮濕,並設計前後開窗户來使空氣流通。

而防地震窯洞方面,是藉由內部構造加強變形,創造了類似窯洞特色房屋。

這座窯洞有個名字,叫做「種能洞」,這個名字由來,是因為閻錫山希望能透過這座房屋來觀察宇宙,並展現他宇宙觀。
閻錫山故居

  現在,這座窯洞成為一個旅遊景點,讓民眾有機會親身體驗閻錫山故居建築和氛圍。

無論您是想瞭解有關台灣建築、氣候和文化知識,還是想欣賞一個具特色房屋,「種能洞」是不容錯過旅遊勝地!1950年3月閻錫山先生卸下行政院職務後,他決定到山中隱居。

他淡水河與台北盆地防風林山坡上建造了他生活場所,稱為種能洞,這是閻錫山先生下屬們主要起居與工作空間。

種能洞建築羣規劃展現了閻先生細心、善於觀察地理環境及兼顧安全防衞特色,兼容山西故鄉窯洞台灣鄉土建築。

種能洞磚屋是閻錫山先生防空洞,厚達三尺磚外牆不僅兼具為少保衞防空避難功能,能儲藏食糧物資。

種能洞作為閻錫山故居主要建築,建於1951年,「中」字裝飾顯示閻錫山中道思想。

從拱形大門進入,映入眼簾是孫中山「博愛」大字,房間裡擺放著成堆閻錫山藏書他書作、有閻錫山孫中山合照,以及各種匾額。

延伸閱讀…

閻錫山故居

陽明山「閻錫山故居」重新開放!超過半世紀的石造、紅磚屋 …

這裡是閻錫山故居,是他研究所和藏書室。

種能洞同時融合中、日、西三式建築特色打造而成。

現在是展示空間並介紹閻錫山先生生平與起居空間特色。

種能洞台北市政府2004年公告指定為台北市市定蹟,屬於戰後人物防禦性避世概念故居,是台北市政府名人故居系列文化資產之一。

種能洞之外,閻錫山先生在台灣晚年天地有另一棟建築,磚屋。

這棟建築種能洞,採用了閻錫山故鄉山西窯洞特色,但磚屋是作為防空洞使用。

建築外牆三尺,不僅有防空避難功能,能儲藏食糧物資,門窗處有加厚鋼板,並有偽裝棚、哨兵瞭望設計。

這棟建築建造與保存反映出政治國際情勢時代背景,以及閻錫山作為當時行政院長即便退去官職有軍事防衞考量證明。

1950年,當時政治局勢風起雲湧,蔣介石復行視事,閻錫山辭去了行政院職務,並選擇陽明山上建造一個屬於自己堡壘。

他這裡打造了一個自身處事宇宙觀,沉潛於書法和文章藝術創作中,回歸了自己初心。

閻錫山於此創作二十多本著作和1400件書法和文章作品,體驗這位政治家晚年生活。

這片山林間,您可以聆聽聲音,感受和閻錫山當初感受,體驗一種文化旅。

閻錫山跟隨國民政府來台後,一開始不習慣這裡氣候以及暴風雨侵襲,但他打造了一座茅草屋和金山。

然而,後來他想起他故鄉有一種冬暖夏涼不怕風雨住所,即窯洞。

於是,他請教了地人,為何台灣沒有窯洞呢?因為窯洞有三個缺點:、空氣流通以及怕地震,這完全適用於台灣氣候和地質環境。

閻錫山設計工程上做了很多改良和創新。

他使用了洋灰來防潮濕,並設計前後開窗户來使空氣流通。

而防地震窯洞方面,是藉由內部構造加強變形,創造了類似窯洞特色房屋。

這座窯洞有個名字,叫做「種能洞」,這個名字由來,是因為閻錫山希望能透過這座房屋來觀察宇宙,並展現他宇宙觀。

現在,這座窯洞成為一個旅遊景點,讓民眾有機會親身體驗閻錫山故居建築和氛圍。

無論您是想瞭解有關台灣建築、氣候和文化知識,還是想欣賞一個具特色房屋,「種能洞」是不容錯過旅遊勝地!
沉浸於檜木氣息和風老宅甜點店,感受都市裡一抹靜意。

隱身內湖藝術系庭園「伊日後樂園 BACK_Y」,低調老宅樓化身日光當代藝術秘境!

晚上睡不著?誠品化身深夜DJ,24時打烊黑膠市集讓你逛到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