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陽魚」是表現太極意義的圖案,不同的哲學家對太極有不同的詮釋方式。太極圖最早出自周敦頤的《太極圖説》,後來還有其他形式的創作。周敦頤以○來代表太極化生萬物之前的狀態,也稱為「太虛」。太極圖隨著陰陽二氣的變化而生五行,並孕育出萬物。太極圖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宋朝處士陳摶傳承的《無極圖》。
陰陽魚是中國文化中一個重要的象徵,它代表著陰陽兩極的平衡與和諧。這個符號由兩條魚形成,彼此追逐並環繞著一個中心點。一條魚是黑色的,代表陰;另一條魚是白色的,代表陽。


陰陽魚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哲學家老子的思想。老子認為世界上一切都是相對的,存在著對立的兩個元素,但它們又互相依賴,相互影響。這種相互關係形成了世界的平衡與和諧。
陰陽魚在道教和易經中也有廣泛的應用。在道教中,陰陽魚被視為五行理論的象徵,五行分別是木、火、土、金和水。這些元素也有陰陽之分,它們共同組成了世界的運行機制。
陰陽魚也被用來解釋宇宙的起源和變化。根據易經的觀點,宇宙的變化是由陰陽的相互運動所引起的。這種相互運動形成了萬物的生成和變化,它們始終在不斷地轉換和交替。
陰陽魚的象徵意義
陰陽魚不僅僅是一個符號,它還具有深刻的哲學意義。它提醒著我們,世界上沒有一成不變的事物,一切都是在變化和運動中。陰陽的平衡和諧是保持世界和人類社會穩定的關鍵。
在個人生活中,陰陽魚也有著重要的啟示。它教導我們接納生活中的變化和不確定性,學會平衡和調節自己的內在能量。只有擁抱陰陽雙方,我們才能獲得生活的平靜和安寧。
陰陽魚的神秘和魅力吸引了許多人的注意。在文化藝術中,陰陽魚經常被用來裝飾藝術品、飾品和傳統建築物。它的優雅和和諧形象讓人們感受到內心的寧靜和平衡。
我們可以在自然界中看到陰陽魚的身影。例如,水中的魚羣緩慢地遊動,彷彿在表達著陰陽的平衡與和諧。這種自然景象給人一種寧靜和平靜的感覺。
總結而言,陰陽魚是一個具有深刻哲學意義的象徵。它提醒著我們關注世界的變化和平衡,並學會接納其中的陰陽雙方。陰陽魚的形象也為我們提供了平靜和和諧的美感,使我們感受到大自然的神秘和魅力。
太極之奧秘
太極圖,乃表現太極要義之圖像,諸家哲學對太極賦以不同解讀,故創出各樣形態之圖樣,以展太極之真義。太極圖之源,首見周敦頤之《太極圖説》,後又有楊甲書中太極圖及熊良輔所著熊氏太極圖等。常提及之太極圖,則為源自趙撝謙《六書本義》之☯,俗稱為陰陽魚。
太極圖之溯源與傳承
周敦頤所著《太極圖説》記載之太極圖,其形與傳統之《無極圖》無異,然解讀方法迥然不同。據傳,《無極圖》原為宋朝隱士陳摶所傳,後經種放傳承,再流傳至穆修、周敦頤等人。周敦頤著《太極圖説》,對太極之奧秘加以闡釋。
太極圖 | 陳摶無極圖 |
《太極圖》之閲讀順序由上而下,而《無極圖》則是由下而上。《無極圖》中,最下一圈名為玄牝之門,象徵內丹修煉之起始,指人體丹田命門兩腎間之空隙,為元氣之所在,亦是內丹修煉之根基。此階段稱為得竅。第二圈代表煉氣化神,意指將第一圈所孕育之祖氣進行提煉,將後天之精轉化為先天之氣,再將先天之氣轉化為先天之神。這一層功法稱為煉己,主要在於去除後天之陰質,使之透出先天之神。第三層是五行之氣的混合,代表肝、心、脾、肺、腎五臟之氣的匯聚,稱為五氣朝元,意味著五行之氣的協調,又稱作和合。再上一層,是由坎離二卦變形而來,稱為取坎填離,指在得藥的基礎上,進一步回返到無極,與道同體,自然長生不死成神仙。因此,煉內丹的過程便告完成,脱出煉成的聖胎,成為仙人,所以叫做脱胎求仙。
內丹修煉之逆化
道教認為,從大道化生萬物的順序來看,是從太極分陰陽開始的,而內丹修煉則是逆著這個順序進行,即從萬物回溯到太極,最終達到與道合一的境界。因此,雖然順化和逆化的方向相反,但所遵循的路徑卻是同一條。
延伸閲讀…
陰陽魚(太極圖中間的部分)
四川「陰陽魚」做法太殘忍網友批:根本是虐待動物
太極圖奧秘,源於周敦頤之《太極圖説》,繼陳摶《無極圖》之形,逆五行之氣以煉內丹,最終復歸無極,與道合一,長生久視。
太極圖的奧秘,不僅體現了道的生成過程,更是內丹修煉的重要指南。通過對太極圖的深刻理解,修煉者能夠把握內丹修煉的原理和路徑,進而達到與道同體的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