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錦棠】中國粵劇演員 |

【陳錦棠】中國粵劇演員 |

陳錦棠(英語:Chan Kam Tong,1906年8月7日—1981年12月30日)[1][2][3]:260[註 1],一説廣東中山小欖人[2][3],一説南海人[4][1],廣東粵劇名伶、電影演員,行內人稱「一哥」[5][6](年後多稱「一叔」)。

擅演武戲及反派角色,獲得「武狀元」稱號[5][1][2][4][7][8][9]:389,392[3]:50-52,76-78。

1950年代起長居香港逝世。

朱少璋引用熟悉當時劇壇名編劇南海十三郎説,陳錦棠是拜薛為師,後認為義父,此舉新北門人視忘恩負義,但新北本人並,且陳向門人解釋,從此陳稱新北阿叔,稱薛覺先Daddy[3]:12。

陈锦棠 Play

粵劇研究者朱少璋專著中詳述,陳錦棠自6歲起跟新北於廣州生活,乳名「阿玉」,新北其義父兼師父,17歲跟隨新北演戲,早期藝名「新靚玉」[3]:7-11,260-261,簡稱「靚玉」[8]。

1924年加入駱錫源新紀元劇團。

1925年加入當時馬師曾、陳非儂台柱大天羅劇團,基層「拉扯」晉升至「三幫武」[註 3],當時成名桂名揚大天羅,兩人演無名小卒[3]:17,261。

桂名揚後來成名於陳錦棠,稱為「金牌小武」[3]:79,開創代表小武粵劇流派「桂派」。
陈锦棠

有陳錦棠視為「桂派」説法[8][10]。

後薛覺先接手大天羅,1929年正式改組為覺先聲劇團,陳錦棠留在覺[3]:17,262,獲薛覺先賞識,收其為兼義子[4][1][2]。

朱少璋引用熟悉當時劇壇名編劇南海十三郎説,陳錦棠是拜薛為師,後認為義父,此舉新北門人視忘恩負義,但新北本人並,且陳向門人解釋,從此陳稱新北阿叔,稱薛覺先Daddy[3]:12。

這段時期開始受到注意。

演藝事業上使用名字轉為「陳錦棠」。

[3]:7
1932年,獲日月星劇團重金禮聘,覺先聲休班期間加盟,當時成名桂名揚日月星[3]:22,53,79-82。

1933年,加盟編劇南海十三郎自組大江南劇團,但該團經營不善,陳錦棠組臨時班,請南海十三郎編劇。
陈锦棠

同年覺重組短期班,南海十三郎獲薛覺先邀主理劇務,並寫出劇目《女兒香》,重返覺先聲陳錦棠因演出該劇反派文武生(男主角)魏昭仁,知名度及身價暴升。

[4][1][2][3]:54-57
193436年期間,加盟日月星;加盟廢新生活劇團;關影憐、李海泉人組金星男女劇團。

後電影演出為聚集眾多名伶製作《李後主》(1968年上映)[4][2],該片亦同是任劍輝及白雪仙後參演電影[3]:90-93。

陈锦棠 Play

延伸閱讀…

陳錦棠-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陳錦棠_百度百科

廣東一帶演出外,193940年赴美洲巡迴演出。

1950年代起完全成為香港本地戲班。

錦添花至1970年代初結束,二戰後香港粵劇戲班。

[2][3]:65-75,268-269[9]:373,381[註 4]
成立錦添花後,陳錦棠多年來組、加盟其他戲班,如唐滌生鴻運劇團、芳芬陽劇團、吳君麗花旦麗聲劇團、麥炳榮鳳凰女台柱大龍鳳劇團[3]:267-290。
陈锦棠

電影方面,1934年開始參與電影演出,1941年《俠盜錦毛鼠》為首部主演作品。

作品逾百部[4][2],主要集中於19591962年間。

後電影演出為聚集眾多名伶製作《李後主》(1968年上映)[4][2],該片亦同是任劍輝及白雪仙後參演電影[3]:90-93。

延伸閱讀…

陳錦棠(中國粵劇演員)

陳錦棠- 維基百科,自由嘅百科全書

1973年腳傷結束舞台演出生涯。

[2][3]:292
晚年積極參與劇團策劃工作,樂於改革。

其政策包括過場編排上重視節奏,避免落幕引起冷場,同時中場休息時間;音樂方面強調曲詞口白,全部樂曲採用中國古樂;改良舞台佈景寫感;減低台柱薪酬而提高基層人員待遇。

[3]:158-161
粵劇業界事務方面,從香港八和會館(業界組織)於1953年成立,直至1978年,陳錦棠是每屆理事會成員[3]:148-152,任第2屆副理事長、第14屆副主席職[3]:278,289。

1965年啟德遊樂場開始營運,其前八和會館計劃承包啟德遊樂場粵劇演出,作為業界長期演出地點,但內部出現分歧。

陳錦棠妻子陸淑卿以及徐時、霍強成立泰來公司,於1965年初起承包該場地粵劇演出,當時成立記者會上指出此舉為響應八和會館救濟失業運動,徐時受薪外,其餘三人義務。

承包1970年代初。

[3]:63-64,153-157
1977年宣佈退休。

1981年12月28日重感冒入院,12月30日晚病逝於聖保祿醫院。

[3]:292-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