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富即貴】「非富即貴」揭示了什麼人生真相?

【非富即貴】「非富即貴」揭示了什麼人生真相?

「非富即貴是傳統相學裏的一句説辭,排在它前邊的應該還有一句:大富大貴;排在它後面的一句應該是衣食無憂。這其實是人生境遇的三重境界,能夠企及這三重境界的人生無疑是幸運的是值得人們羨慕的。

一個人究竟是大富大貴還是非富即貴亦或是衣食無憂,其一應該依賴於先天的自然稟賦和出身身世,然而更多的是後天的修煉和修行。下面就題主的問題做一簡單解答,以起到拋磚引玉。

非富即貴 Play


首先決定一個人的非富即貴的細節,是他的精神氣質。凡是聽過傳統評書的人都知道,每到介紹一個人物出場都會有一段關於這個人的肖像描寫,這是一種文學創作手段,也是介紹一個人最直接最形象的比喻。有的人精氣神十足,有的人則精神萎頓;有的人乾淨利落,有的人則吊兒郎當;

非富即貴

非富即貴

傳統相學有云:“大富大貴”、“非富即貴”、“衣食無憂”,這三重境界,無疑是許多人心之所向。一人的境遇,既倚仗先天稟賦,更需後天修行。如何彰顯“非富即貴”,精神氣質至為關鍵。評書中的肖像描寫,反映的不僅是人物的外在形象,更是內心的修為。精神抖擻、乾淨利落、心明眼亮、反應迅速者,多有良好家世及個人修養,此為“貴氣”與“富足之氣”。所謂“腹有詩書氣自華”,正是此理。

據百度百科解釋,“富”指財富,“貴”指貴人,“非富即貴”意指不是富豪便是貴人,形容對方身份高貴。例如,一位公子的衣著獨一無二,顯得非富即貴,得罪這樣的人恐非明智之舉。又如,即便對車內的七王爺不熟悉,但八匹馬的豪華座駕,也足以表明來者地位顯赫,非富即貴,迎接這樣的人物總是合乎禮節的。

「非富即貴」這一成語所體現的觀念是:只有富貴者才能在社會中得到應有的地位和尊重。這種觀念在一定程度上壓制了人們的自由和追求幸福的能力。事實上,幸福和成功不僅僅來自於財富和地位,還與個人的價值觀、人際關係和內心平靜等因素息息相關。

然而,我們不能忽視財富和地位對於個人和社會的重要性。財富可以為我們提供更多的機會和可能性,使我們更好地實現自己的夢想和抱負。同樣地,一定的地位和社會認可也能讓我們在職場和社交場閤中更加自信和成功。

然而,重點不在於財富和地位本身,而在於我們如何追尋它們。我們應該保持一個明智並平衡的心態,不被財富和地位盲目迷惑。如果我們將追求財富和地位作為唯一目標,我們可能會失去對於其他重要價值的關注,包括家庭、友誼和人生的意義。

因此,「非富即貴」應該被視為一個提醒,而不是一個限制。這個成語激發著我們思考,提醒著我們尋找更多的尊重和價值觀。它教導著我們在追逐財富和地位的同時,也要關注其他重要的事物,並尋找人生中的平衡。

在現代社會,我們應該培養一種全面的價值觀,去追尋財富和地位的同時,也不忘記其他重要的價值。這樣才能真正實現人生的意義和幸福。

延伸閲讀…

什麼是非富即貴?

非富即貴的解釋 – 漢語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