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向:由何處而來?
眾所周知,風向是指風吹來的方向。在氣象預測中,風向通常採用方位角或角度表示,可以分成16個(國際標準)或8個(中國標準)方位。當我們身處室外,迎著風向而立,此時臉部所感受到的風流便是風向。


然而,對於「東風」一詞的解釋,卻存在著兩種截然不同的觀點。一種認為東風是從東方吹來的風,而另一種則認為東風是吹向東方的風。這種分歧源於對風向定義的不同理解。
正確的解釋是:東風是由東方吹來的風。
我們可以將「東方」視為一個點,而此點位於我們的前面。若將自己想像成一隻風信旗,當東方的風吹向我們,風信旗的箭頭就會指向東方。因此,東風是指由東邊吹來的風,而非吹向東方的風。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常見的方位風向外,還存在「旋轉風」和「無持續風向」兩種較為罕見的風向模式。旋轉風是指風向不斷改變,而無持續風向則是指風向不明確或微弱。
最後,需要注意的是,氣象預報中的風速通常指的是地面10米高度的風速,且預設單位為公里/小時。
風向方位:指引航行的無形燈塔
風向方位,指風吹來的方向和風向和地磁北極間的夾角,是航海、航空和其他氣象領域中至關重要的概念。它提供了關鍵的資訊,幫助我們理解大氣中的風力模式和預測天氣變化。
風向
風向,通常以羅盤上的度數表示,描述風吹來的方向。風向的基準點是地磁北極,並且以逆時針方向測量。例如,北風是指從北方向吹來的風,而南風是指從南方向吹來的風。
方位
方位,描述風向相對於地理北極(真北)的夾角。方位以 0 度到 360 度之間的度數表示,其中 0 度為地理北極,360 度(或 0 度)為地理南極。正方位表示風向夾角順時針方向,而負方位表示逆時針方向。
影響風向和方位的因素
風向和方位受多種因素影響,包括:
- 科氏效應:地球自轉產生的力,使北半球的風向向右偏轉,南半球向左偏轉。
- 地形:山脈、峽谷和其他地形特徵可以改變氣流,影響風向和方位。
- 海陸風:白天陸地加熱比海洋快,導致陸地上的空氣上升,從海洋吹來涼爽的空氣,形成海風。晚上,情況相反,形成陸風。
- 氣壓梯度:不同的氣壓中心會產生壓力梯度,導致空氣從高壓區流向低壓區,影響風向和方位。
表 1:風向方位對應表
風向 | 方位(度) |
---|---|
北 | 0 |
東北 | 45 |
東 | 90 |
東南 | 135 |
南 | 180 |
西南 | 225 |
西 | 270 |
西北 | 315 |
應用
瞭解風向方位在許多領域都有重要應用,包括:
- 航海:船隻利用風向和方位確定航行方向。
- 航空:飛機利用風向和方位規劃飛行路線,優化速度和燃油效率。
- 氣象預測:風向和方位資料有助於預測天氣變化,例如暴風雨和熱帶氣旋。
- 環境保護:風向和風速資料可用於評估空氣污染的擴散和傳播。
- 農業:風向和風速資料有助於確定農作物的最佳播種和生長條件。
因此,風向方位是理解氣象現象和制定明智決策的重要資訊,在航海、航空、氣象學和許多其他領域都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延伸閲讀…
羅盤方位-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風向方位標準_服務支持專區 – 自動氣象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