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颱風 馬來西亞」極為頻繁,數次「百年一遇」的水災和今年5月的熱浪,顯示著馬來西亞的極端氣候現象,逐漸改變了人們對於自然災害的看法。全球暖化引發的極端氣候,使得原本稱霸的無災區形象牢不可破,必須建立起居安思危的心態,更積極應對未來愈加頻繁的天災。
淡水淡北道路動土典禮:展望2018年完工通車,帶動區域經濟發展
淡北道路工程今日(2日)在一片期待中舉行了動土典禮,新北市長侯友宜與中央及地方官員共同見證了這一重要時刻。侯市長強調了施工團隊在確保品質和安全方面的責任,並設定了2018年完工通車的目標。他預計,這項工程將為淡海新市鎮和北士科開發帶來顯著的經濟效益,進而促進雙北地區的繁榮進步。
颱風來襲時,馬來西亞政府會通過預測系統和天氣報告提前做好準備。這些信息可以幫助公眾瞭解颱風的位置、強度和預期影響。
政府通常會發佈疏散指示,讓居民知道哪些地區需要疏散,如何疏散,以及前往哪裡尋求庇護。疏散計劃通常會根據不同地區的風險水平和應急需求而制定。
政府也會提前儲備物資,如食品、水、醫療用品和其他日常用品,以應對可能發生的災害。這些物資通常會在災害期間分發給受災居民,確保他們得到基本的生活援助。
在颱風過去後,政府和相關機構會立即展開搶救和恢復工作。這包括清理垃圾、修復基礎設施、提供醫療援助和派送人道援助等。目標是盡快恢復受災地區的正常運作,幫助居民重新建立生活。
居民應該做些什麼?
當颱風警報發出時,居民應該立即採取行動,並密切關注天氣預報和政府的通告。
他們應該準備個人應急物資,如乾糧、水、藥品等,以及其他必需品,確保能夠在災害期間自給自足。
如果受到疏散指示,居民應該迅速撤離危險地區,前往安全的地方,如指定的避難所或親友家中。
在颱風期間,居民應避免出門,尋找堅固和安全的避難處。他們應盡量避免接觸電線、倒塌建築物和其他潛在的危險物品。
颱風過去後,居民應該遵循政府的指示,清理垃圾,確保飲用水的安全,並在需要時尋求援助。
延伸閲讀…
熱帶風暴畫眉
馬來西亞容易遭受颱風侵害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