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鞍山海星灣】探索馬鞍山海星灣:美麗經典,享受日出與日落的獨特體驗

【馬鞍山海星灣】探索馬鞍山海星灣:美麗經典,享受日出與日落的獨特體驗

馬鞍山海星灣,一處地貌迥異的海灣,呈布袋形狀,寬而淺,南端泥灘上佈滿了紅樹林。其對面是渡頭灣,面向吐露港,風靜沙平,是一個迷人的海灣。這片海灣孕育了馬鞍山唯一的漁村─渡頭村。

馬鞍山海岸線上的渡頭村

圖2.14a: 馬鞍山海岸線概觀

馬鞍山海星灣 Play

圖2.14b: 馬鞍山海岸線局部放大圖

馬鞍山海星灣

海星灣與渡頭灣的地貌特徵

馬鞍山的海岸線錯綜複雜,正北方是烏溪沙咀的尖岬,東西兩側則分別是海星灣和渡頭灣。海星灣面向東方,呈現出一個類似布袋的形狀,灣內寬闊而水深淺,沙子和淤泥混合,南端有一大片紅樹林生長的泥灘。而渡頭灣則朝西,面向吐露港,風平浪靜,海灘狹長,是難得一見的優美海灣。正因如此,這裏孕育了馬鞍山唯一的一個漁村——渡頭村,位於長徑村東北角。

渡頭村的交通與漁業歷史

在上世紀50年代初期,渡頭村前有一個渡頭,每兩天有一班搖櫓帆船來往於渡頭灣與大埔的元洲仔之間,為村民提供購物或銷售農產品的路線。村子的名稱可能就由此而來。60年代,村民開始改乘油麻地小輪,透過十四鄉、渡頭灣和馬料水等地前往市區各處。過去,渡頭是烏溪沙廖氏家族的財產,但隨着歲月的流逝,渡頭已經損壞。現存的渡頭是後來重建的,主要是為了遊客租船娛樂和釣魚人士上下船隻使用。然而,這個渡頭也在2012年被拆除。

根據學者的研究,香港的漁民又稱為蜑家人,是百越族的後代。他們原本既在水上生活,也在陸地上居住,直到被秦國打敗才退居到河泊之間。唐代和宋代時期,蜑人分散居住在閩粵地區的海岸邊,以捕魚和採珠為業。關於渡頭村漁民的歷史記載並不詳細,但根據筆者的實地調查,渡頭村漁民的祖先來自寶安,最初在塔門和高流灣等地捕魚為生,後來才遷移到渡頭灣。漁民們白天在吐露港及周邊海域捕魚,晚上則將漁船停泊在灣內。每逢農曆新年、端午節和中秋節等中國傳統節日,漁民會將船隻開往大埔的元洲仔,與其他漁民一起慶祝節日。

漁民的生活與傳統

渡頭村原居民代表張永生先生是漁民的後代,他從小就跟隨父母和八個兄弟姊妹過著船上生活。直到50年代初,漁民們才開始上岸定居,但由於沒有足夠的資金建造新屋,他們只能將大漁船推到岸上,改造成居所。張永生的父親仿效這種做法,並另外購置了一艘小漁船,繼續在吐露港、沙田海和大埔海捕魚,以維持家庭生計。

馬鞍山海星灣是香港新界一個美麗的地方,擁有令人驚嘆的自然景觀和豐富的生態系統。它位於新界北區馬鞍山,被廣闊的海灣和青山環繞,是個遠離喧囂的天然避風港。

馬鞍山海星灣以其壯麗的海岸線和質樸的村落而聞名,這裡沒有高樓大廈和繁忙的都市生活。走在馬鞍山海星灣的海岸線上,可以欣賞到蔚藍的大海和美麗的沙灘,還能看到漁船在海上努力工作。這裡的村落充滿著濃厚的漁村風情,可以體驗到傳統的香港漁民生活。

在馬鞍山海星灣,你還可以見識到令人驚嘆的自然生態。這裡擁有豐富的海洋生物和鳥類,是個天堂般的地方,吸引著許多生態學家和愛好者。如果你喜歡大自然和觀鳥,馬鞍山海星灣絕對是你不容錯過的地方。

馬鞍山海星灣的美麗景色和豐富的生態資源吸引了許多遊客,但同時也帶來了一些環境壓力。為了保護這片美麗的海灣,當地政府和社區組織正在努力實施保育計劃,並呼籲遊客共同保護這片寶貴的資源。

馬鞍山海星灣是一個迷人的地方,它不僅帶給人們美的享受,還教會我們如何與大自然和諧相處。無論是欣賞海洋生物、品嚐新鮮的海鮮,還是享受寧靜的海灘,這裡都能滿足你的需求。馬鞍山海星灣是香港的珍寶,值得一遊。

延伸閲讀…

烏溪沙海星灣的日出和馬鞍山舊碼頭海灘的日落

(SB)海星灣海岸保育關注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