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去水位與低去水位是水文學中兩個重要的觀念,分別用於描述水體在不同情況下的水位變動。高去水位通常指的是河流或水庫在洪水期間可能達到的高水位,而低去水位則是指在枯水期時水體可能降至的低水位。掌握這兩個水位資訊對於水資源管理、防洪規劃及生態保護具有深遠的意義。
死水位(Dead Storage Level):水庫在正常運用情況下,為了興利所允許消落到的最低水位。死水位也對水庫的整體功能和設計具有重要影響。


水庫特徵水位的一般含義如下:
-
正常蓄水位(Normal Storage Level):水庫在正常運用情況下,為了滿足供水需求,在開始供水時所需達到的高水位。這個水位對水庫的規模、效益、調節方式以及水工建築物的設計都有著決定性的影響,並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水庫的淹沒損失。正常蓄水位是水庫最重要的特徵水位之一。
-
死水位(Dead Storage Level):水庫在正常運用情況下,為了興利所允許消落到的最低水位。死水位也對水庫的整體功能和設計具有重要影響。
-
防洪限制水位(Flood Limit Level),或稱汛限水位(Operational Flood Level):在汛期中,為了防洪需要而設定的最高運行水位。這個水位規定在防洪季節水庫內允許保持的水量上限。
-
防洪高水位(Flood Control High Level):水庫在遭遇防洪設計標準的洪水時,預期將會達到或可能
水庫的消落深度與防洪限制水位
多年調節水庫
只在連續枯水年組的枯水段末,多年調節水庫才會消落到死水位。
延伸閲讀…
年調節水庫
一般在設計枯水年供水期末,年調節水庫才會消落到死水位。
多年調節水庫
只在連續枯水年組的枯水段末,多年調節水庫才會消落到死水位。
延伸閲讀…
水庫正常蓄水位與死水位之間的變幅,稱為水庫消落深度。
又稱汛期限制水位,是水庫在汛期允許興利蓄水的上限水位,也是水庫在汛期防洪運用時的起調水位。
防洪限制水位是協調防洪和興利關係的關鍵,對工程防洪效益、發電灌溉等興利效益、庫內引水高程、通航水深、泥沙淤積以及水庫淹沒指標等均有直接影響,具體研究時要結合工程開發條件,經過全面分析、比較後選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