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木材自給率提升的關鍵:精選樹種和人工林經營
引言
近年來,台灣木材自給率嚴重不足,僅能滿足約 0.6% 的需求。有鑑於此,農委會設定了 2027 年將木材自給率提升至 5% 的目標,並提出了一系列人工林經營的策略。


| 樹種 | 特色 |
|—|—|—|
| 香杉 | 生長快速,木材價值高,可生產各種尺寸材 |
| 台灣杉 | 高大挺拔,木材質優價昂,是高價木材的代表 |
| 台灣肖楠 | 耐腐朽,木材緻密堅硬,可廣泛利用 |
| 相思樹 | 樹幹筆直,木材堅硬耐用,可做傢俱、紙漿 |
| 櫸木 | 木紋細緻直順,美觀實用,適合製作傢俱 |
農委會林試所經多年研究,精選出 5 種優良的樹種:香杉、台灣杉、台灣肖楠、相思樹和櫸木。這些樹種具有良好的育種基礎、較高的木材價值、預期的生長量,以及多重利用的特性。
使用人工林經營的方式提升木材自給率的關鍵步驟包括:
- 樹種選擇:選擇適應台灣氣候條件、具有商業價值和多重利用性的樹種。
- 種苗培育:建立種子園,嚴格篩選種源,培育出優良的苗木,確保苗木的品質和適應性。
- 種植管理:制定詳細的種植計畫,確保人工林的健康生長和可持續性利用。
- 技術支援:提供農民與林業人員技術支援,提升人工林經營的專業度和效率。
通過實施人工林經營計畫,引進優良樹種並嚴格控管種源,預計將大幅提高台灣的木材自給率,促進永續的林業發展。
高經濟樹種:促進經濟增長和永續發展
高經濟樹種是指具有高商業價值和經濟效益的樹種,它們通常生長迅速、產量高,可用於生產各種產品,包括木材、紙漿、水果和醫藥品。高經濟樹種的種植和管理對地區或國家的經濟發展、環境保護和社會進步至關重要。
經濟效益
產業 | 使用 |
---|---|
林業 | 木材、紙漿 |
農業 | 水果、堅果 |
醫藥 | 藥用植物 |
觀光 | 景觀美化 |
其他 | 生物燃料、生物基材料 |
高經濟樹種的栽培可以創造就業機會、促進產業發展和增加外匯收入。它們還可用於生物燃料和生物基材料的生產,減少對石化燃料的依賴並減輕環境衝擊。
環境效益
高經濟樹種的種植可以帶來許多環境效益,包括:
- 碳封存:樹木吸收二氧化碳並將其存儲在生物質中,有助於緩解氣候變遷。
- 水土保持:樹根有助於穩定土壤,防止侵蝕和洪水。
- 淨化空氣和水源:樹木可以吸收空氣中的污染物,淨化水源並提供降雨。
- 提供生物多樣性:樹木創造了各種棲地,支持豐富的動植物羣落。
社會效益
高經濟樹種對社會也有許多好處,包括:
- 改善生活品質:樹木提供遮陽、調節温度和美化環境,提升人們的生活品質。
- 醫療保健:某些高經濟樹種具有藥用特性,可用於治療疾病。
- 文化意義:許多樹木在文化和宗教中具有重要的象徵意義,連繫著社區並傳承傳統。
種植和管理
高經濟樹種的成功種植和管理涉及以下步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