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圖甲骨文字形“鬼”字,後兩個形體之外,前面15個字形是上下兩部分構成會意字。
其上部貌似後來“田”字,它不是“田”字,請看下圖“田”字甲骨文字形。
上圖可以看出,“田”字甲骨文字形並非是像現代漢字那樣方方正正形狀,而且有半數字形其內部橫豎線條數量多少是規範。
那眾多“鬼”字甲骨文字形,沒有一個是規範“田”形,加上“鬼”字甲骨文字形中所謂“田”形符號是“人”頭部,因此“鬼”字上部構件應該人頭部有關,於是有了兩種解讀。
一種觀點認為,“鬼”字上部構件表示是人頭部佩戴面具,“鬼”字像戴着面具人,表示祭祀儀式中頭上戴着面具巫師。
有甲骨文加“示”(如圖1中後兩個甲骨文字形),藉以強調祭祀含義。
鬼相關字,可以採用“鬼”作為表意。


另一種觀點認為,“鬼”字上部構件表示死人頭骨,從甲骨文形體,突出了人頭骨死人遺骸。
人死後,肉身化為枯骨,其中,人頭骨,故以頭骨位於“人”之上表示人死鬼。
如果這樣解讀話,那麼“鬼”字造字本義:人死後遺骸化身鬼。
《説文解字》對“鬼”字解釋這樣認識。
《説文解字》卷九鬼部:“鬼,人歸為鬼。
人,象鬼頭。
鬼陰氣賊害,從凡鬼屬鬼。
”許慎“鬼”字解釋意思是:“鬼”,意謂人到後歸宿成了鬼。
它字形採用“人”作表意偏旁,上部像鬼頭。
鬼陰寒氣會傷害人們,所以字形“厶”作為構件,“厶”即“私”,神屬陽鬼屬陰。
陽公陰私,故“鬼”字“厶”(私)表意。
鬼相關字,可以採用“鬼”作為表意。
上面兩種解説,前一種解釋合理一些。
因為甲骨文字形中,“人”字主要構件字,是表示活體人或活動狀態人,而不大可能是表示死人遺骸。
許慎解釋有可能是受到“鬼”字小篆字形右下角符號“厶”(私)影響,而偏向於私鬼蜮一方,故言“人歸為鬼”,其實,“鬼”字小篆字形右下角符號“厶”甲骨文和金文字形中並存在,而是到了戰國文字多寫了一筆(參見下圖)上圖中甲骨文和金文字形中並存在符號“厶”,上圖第三個字形源自出土戰國時代睡虎地簡牘文字,可以視其大篆,這個字形表示頭部符號下方多出了一個曲筆,那不是“厶”,很可能表示活動人體的另一隻手臂而已,可是這個多出曲筆,到了小篆字形規範“厶”這個符號了。
許慎是小篆字形來解讀字義及其構字理據,故云“鬼陰氣賊害,厶。
”有鑑於此,許慎《説文解字》中“鬼”字字義及其構字理據解釋是有待商榷。
因為即便古人觀念中,“人歸”為“鬼”,可能為“神”,所以“鬼”宇內涵不能完全擺脱“神”影響拙文認為,如果將“鬼”解釋“面具”+“人”(“人”代表巫師)話,那麼“鬼”古代巫師。
巫師帶着面具,手持法器,表示某種力量,而應該理解為死鬼。
或者説,“鬼”字像戴着面具人,表示祭祀儀式中頭上戴着面具巫師。
之所以這樣理解,還可以“鬼”字金文字形中找到蛛絲馬跡。
圖中下排可以看出,“鬼”字金文字形頭部不是“田”字形,可進一步證實“鬼”字上部不是“田”。
有金文(第一個金文形體)承續甲骨文字形;有金文(第二個金文形體)加“示”(祭祀供桌或靈位),強調祭祀含義;有金文(第三個金文形體)加“攴”(持楲打擊),表示巫師持械施法,驅逐魔忄有金文(第四個金文形體)加“夂”(倒寫“止”),將面具頭部移開(第四個金文形體),表示扮演幽靈或魔怪巫師表演巫術舞蹈。
後來戰國大篆誤金文表示巫術舞蹈動作倒寫“止”寫成了“厶”,這導致了“鬼”字字形訛變。
因此,“鬼”字表示意義,遠不是後世巫師戴了面具作神弄鬼形態,而是生活另一個世界人們。


延伸閱讀…
此推測,不妨認為“鬼”字造字本義就是指人死後不滅魂靈至於後來下地獄者稱“鬼”,而升天堂者稱“神”,是靈魂演變意義延伸了,因此,漢語中“鬼”與“神”總是有着不解之緣。
“鬼”,會意字。
《説文解字》釋為:“人歸為鬼,人,象鬼頭。
”從甲骨文“鬼”字,這些“鬼”字有一個男身或女身,有一個形狀如“田”字形鬼頭。
上古先民看來,人活着稱為人,人死後鬼。
顯然,這裏鬼頭,取形於人(包括王)死後化白骨骷髏頭。
“鬼”字人和其死後頭骨造形,既表示人後歸宿,表示人鬼之間聯繫。
《爾雅》引《屍子》説:“古者謂死人歸。
”“鬼”、“歸”發音,鬼只是人一種歸宿。
上古社會,即造字襯,先民人鬼觀念。
他們看來,人活現實世界,人死後會活另一個世界,只不過是挪了一個“窩”而已。
因此,“鬼”字表示意義,遠不是後世巫師戴了面具作神弄鬼形態,而是生活另一個世界人們。
延伸閱讀…
小篆“鬼”宇,演變過程中,右方下側增加了“厶”形,這是“私”字初字。
古人有陽公陰私的説法,人,活者陽間,死後歸於陰間,小篆增加“厶”形,乃是表示“鬼”們居所。
春秋時代後,鬼和魂(可以來去自如東西)聯手進入了人主觀世果之中:後來,“鬼”字用來表示萬物精靈。
不過,這造字初含義相去。
“鬼”是人虛構出來,是人們賦予“鬼”形象超凡力量。
由此,產生了多種比喻義:如“神出鬼沒”,表示莫測;“鬼鬼祟祟、鬼頭鬼腦”則表示陰險,光明磊落;“鬼天氣、鬼地方”,表示、;“鬼斧神工、鬼設神施”,表示技藝,。
“鬼”字是一個部首字,“鬼”構成漢宇,大都與“鬼”或“超凡力量”有關,如“槐、魅、魂、愧”。
“鬼”字造字本義是指人死後存在於另外空間不滅魂靈。
例如:“眾生,死必歸土,此之謂鬼。
”(《禮記·祭義》)如:“二者,死人為鬼之驗鬼之有知,能害人效。
無之,奈何?”(漢·王充《論衡·死偽》)如:“敗他成此,蘇張終作多言鬼。
”(唐·武元衡《行路難》詩)“鬼”字由此不滅靈魂之義可以產生如下幾方面引申義,有些引申義可作進一步引申。
其一,表示祖先意思。
例如:“鬼而祭,諂也。
”(《論語·政》)何晏集解引鄭玄曰:“人神曰鬼。
祖考而祭之者,是諂求福。
”劉寶楠正義:“鬼為非祖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