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在世界文化中佔有著豐富的象徵意義。從古代神話到現代文學,鹿的身影頻繁出現,代表著多種不同的概念,如温柔、靈性、自由、頑皮、野性之美,甚至是生命力的象徵。在許多文化中,鹿角被視為力量與智慧的象徵,而鹿的形象則常常被用來比喻那些擁有敏捷身手與敏鋭感知的人。隨著時代的發展,鹿的象徵意義在不斷演變,從最初的狩獵對象,逐漸轉變為現代社會中保護與親近的對象。在當代藝術與設計中,鹿的圖像也被廣泛應用,成為一股時尚的象徵元素。
總之,鹿的多種象徵意義源於它們在自然界中的角色、外貌特徵和
北大藝術繫系徽背後的象徵意義 |
北大藝術系在慶祝完六十大壽後,其簡潔而又暗藏深意的系徽也走過了五十五個年頭。這枚系徽由一個元素構成,即一隻體態圓潤、犄角參差、姿態昂揚的鹿的輪廓。系徽的設計靈感源於《十鐘山房印舉》中記載的漢代鹿形肖形印,顯得既古樸又充滿生機。鹿象徵着温馴、和平、靈敏、堅強和合羣。前系主任李潤桓教授在1963年發表於《新亞生活》的文章中曾闡釋過系徽的意義。他認為,就藝術的三大目標——真、善、美而言,鹿完美地體現了這些品質: ![]() ![]()
|
「鹿不像狐狸那樣狡猾,也不像虎豹那樣兇暴。它就像一位虔誠的修行者,在無拘無束的原野上安靜遊息,從容地融入自然之中。它四肢靈巧,聽覺和嗅覺敏鋭;這正代表人們在行為和學術上能夠分辨是非、真假和優劣,並且堅定地選擇美好的事物。」鹿在古代還被視為神獸,被認為能夠為人們帶來吉祥、幸福和長壽。在商代,鹿骨就被用來占卜,而在殷墟還發現了刻有鹿角的甲骨文。在東周時期,楚墓中流行使用本雕鎮墓鳥獸神怪,這些神怪的頭上都會裝飾有真實的鹿角,形成了楚文化的一個特點。古人對鹿的解釋是:“鹿,善聚善散,體格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