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 內容 |
---|---|
[漢字文化圈中的龍][0] | 龍,又稱中國龍或東方龍,是中國神話和民間傳説中的生物。 |
龍具有許多動物的形態,例如龜形和魚形,通常被描繪成四足蛇形。 | |
學者們已確定四種可靠的理論來解釋中國龍的起源:蛇、中華短吻鱷、閃電和自然崇拜。 | |
傳統上,龍象徵著強大和吉祥的力量,特別是對水、降雨、颱風和洪水的控制。 | |
許多中國諺語和成語都提到了龍,例如「望子成龍」和「龍馬精神」。 | |
[一些漢字文化圈國家的文化傳統][1] | 韓國、越南和日本等漢字文化圈國家也有龍的文化傳統。 |
清朝的「黃龍旗」影響了許多歐洲國家對東方龍的印象。 | |
而在現代,不丹國旗的白龍就是一條典型的東方龍。 | |
[最早的中國龍形圖案][2] | 目前發現最早的中國龍形圖案來自約8000年前的興隆窪文化查海遺址。 |
1994年在現今內蒙古敖漢發現的這個龍形堆塑,由紅褐色石塊堆砌組成。 | |
其全長近二十米,寬近兩米,位於村落遺址的中心廣場。 | |
這個龍形堆塑的外觀呈蛇形,有人認為它具有現代龍的形象。 | |
然而,也有人質疑在考古挖掘過程中未能發現全龍,並且很難將堆砌的龍形完整保存。 | |
1996年,在同是8000年前的遼寧葫蘆島市揚家窪遺址發現了兩條土塑龍。 | |
[龍紋陶罐和西水坡龍虎墓][3] | 接下來是8000-7000年前興隆窪文化發現的龍紋陶罐,其上刻畫著豬頭蛇身的龍紋圖案。 |
1987年在河南濮陽西水坡仰韶文化遺址發現的四組區域(組1:北斗龍虎圖、組2:龍虎鹿鳥圖、組3:騎龍昇天圖、組4:夏至神祇)當時被譽為「中華第一龍」。 | |
在中國南方發現較早的龍,有距今約5000多年前的浦口營盤山遺址的抬頭龍和俯首龍,以及餘杭良渚遺址的玉豬龍等。 | |
一些學者認為6500年前的西水坡龍虎墓與中國四象體繫有關。 | |
他們援引了顧炎武的語錄:「三代以上,人人皆知天文。『七月流火[註 1]』,農夫之辭也;『三星在天[註 2]』,婦人之語也;『月離於畢[註 3]』,戌卒之作也;『龍尾伏辰[註 4]』,兒童之謠也。後世文人學士,有問之而茫然不知者矣。」 | |
以及《尚書.堯典》和《周易》乾卦對天文的記載,推斷在傳説時代時,中國人通過天象觀測掌握了四季運作的規律,以確保農業運作不誤時。 | |
[龍的起源理論][4] | 四川師範大學的龍學家周及驤教授認為,古人所見到的龍可能是鱷魚。 |
最早提出此考證的是中國古史專家衞聚賢,他在1934年提出了此論。 | |
此外,還有中國大陸的祁慶福、王明達、唐蘭等教授支持此論。 | |
鱷魚有27個種,其中只有揚子鱷冬眠。 | |
在古代,氣候温暖,黃河流域到處都是揚子鱷,古人對鱷魚非常熟悉。 | |
從古人對龍的描述來看:龍是卵生的兩棲類動物,冬眠、前爪有五爪,喜歡潛伏於水中,這些都是揚子鱷的特徵。 | |
然而,鱷魚不會飛,關鍵論點有三: | |
根據動物學家楊鍾健和學者何新在20世紀末公佈的研究,認為龍的原型是大型爬行類動物,主要是鱷魚(水龍)和巨蜥(山龍)。 | |
上古三代以前,中國古陸氣候暖濕,這些動物在中國大地廣泛存在。 |
龍是什麼
龍是什麼?龍是什麼?龍是一種神話傳説中的生物,存在於世界各地的文化中。它通常被描繪成一種大型爬蟲類動物,擁有四肢、翅膀和尾巴。


龍的分類
龍的分類可以根據其外觀、能力和傳説而有所不同。一些常見的龍類別包括:
類別 | 特徵 |
---|---|
東方龍 | 長身體、無翅膀、蛇狀 |
西方龍 | 短身體、有翅膀、爬蟲狀 |
火龍 | 可以噴火的 |
水龍 | 與水有關的 |
冰龍 | 與冰有關的 |
風龍 | 與風有關的 |
龍的歷史和傳説
龍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古代。它們在蘇美爾、古希臘和中國等文明的神話和傳説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 蘇美爾神話:提亞馬特 (Tiamat),一條代表原始混沌的雌性海洋龍。
- 古希臘神話:拉頓 (Ladon),一條守衞金蘋果花園的龍。
- 中國神話:應龍,一條能控制天氣的神話龍。
隨著時間的推移,龍的形象在不同的文化中不斷演變。在中世紀歐洲,龍經常被描繪成可怕的野獸,需要騎士來擊敗。而在東方文化中,龍則被視為神聖和祥瑞的生物。
龍在流行文化中的角色
龍在流行文化中是一個常見的元素,出現在電影、電視、書籍和遊戲中。一些著名的龍電影包括《霍比特人》三部曲和《龍族前傳》。龍也被用作標誌和符號,例如中國龍是中國的國家象徵。
龍的象徵意義
龍在不同的文化中具有不同的象徵意義。一些常見的象徵意義包括:
- 力量和權力
- 智慧和知識
- 好運和繁榮
- 神秘和超凡脱俗
龍是一個多方面的生物,在神話、傳説和流行文化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它的形象隨著時間和文化而不斷演變,繼續激發著人們的想像力和創造力。
延伸閲讀…
東方神話傳説中的生物 – 龍_百度百科
龍的傳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