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華夏神獸,九子盡顯神通。
第九子螭吻,龍首魚身,吞火滅災,廟宇殿脊之上的獸嘴便是其身。


第八子負屭,龍形好文,碑碣之上,文龍盤繞,彰顯其雅興。
第七子狴犴,似虎好訟,衙門之上,威風凜然,維護公堂正氣。
第六子霸下,似龜負重,碑座之下,力大無窮,背負千斤石碑。
第五子狻猊,獅形喜煙,香爐之上,吞煙吐霧,增添祥瑞之氣。
第四子蒲牢,龍形好鳴,鐘鼎之上,擊鯨而吼,聲震八方。
第三子嘲風,獸形好險,殿角之上,仰望高空,化解不祥。
第二子睚眥,龍首豺身,嗜殺好鬥,刀劍之上,威震四方。
老大囚牛,龍身蛇首,愛好音律,琴頭之上,撥弦撫琴,奏響天籟。
龍的小孩:神話傳説中的神奇生物
傳説中,龍是擁有強大力量和威嚴的神話生物,而龍的小孩也繼承了父母的特質,展現著獨特的魅力。以下表格整理了龍的小孩在不同文化中的特徵和描述:
文化 | 龍的小孩特徵和描述 |
---|---|
中國 | 通常稱為「幼龍」或「龍仔」,體型較小,尚未長出翅膀或角,但仍具有強大的能量和輕盈的靈動性。相傳,幼龍喜歡在水中嬉戲,具有治水、降雨的神力。 |
日本 | 被稱為「龍子」,與中國幼龍類似,體型較小,但特徵更為明確,通常具有鱗片、長尾和尖角。傳説,龍子居住在深海或湖泊中,擁有呼風喚雨的能力。 |
歐洲 | 在歐洲文化中,龍的小孩也被稱為「Wyrmling」,是龍成長過程中的幼年期。Wyrmling體型細長,具有鋒利的爪子和尖牙,但尚未擁有飛行的能力。 |
北歐 | 北歐神話中的龍的小孩被稱為「Jörmungandr」,是世界巨蛇「米德加爾茲之蛇」的後代。Jörmungandr體型巨大,能環繞整個地球,具有引發地震和海嘯的力量。 |
除了神話傳説之外,龍的小孩也出現在許多奇幻文學和電影作品中,展現著不同的性格和能力。在 J.R.R. Tolkien 的《魔戒》系列中,登場了不少龍的小孩,如史矛革(Smaug)和安卡拉貢(Ancalagon),這些龍具有強大的力量和智慧,是中土世界的強大敵人。
在電影《馴龍高手》中,龍的小孩無牙仔(Toothless)不僅具有飛行能力,還展現了温順、忠誠和調皮的一面,成為無數觀眾喜愛的角色。
總之,龍的小孩在神話傳説和奇幻作品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他們繼承了父母的神奇力量,卻又展現出獨特的個性,為故事增添了豐富的色彩和想像力。
延伸閲讀…
龍的九個兒子都是甚麼?
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