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wcount>0 【1967】1967 年風暴:六七暴動始末揭秘 - 港台免費五行分析網 【1967】1967 年風暴:六七暴動始末揭秘 - 港台免費五行分析網

【1967】1967 年風暴:六七暴動始末揭秘

【1967】1967 年風暴:六七暴動始末揭秘

第 10 段 (倒序)

隨着周恩來總理敦促香港左派停止爆炸運動,持續了 8 個月的左派暴亂逐漸平息。[102] 12 月初,港府不顧左派的爆炸威脅,如期舉辦了“銀禧工展會”,規模空前。[101] 民眾對左派及其背後的中共的支持日益消退,政府宣稱炸彈襲擊不會阻止工展會的舉辦。[101][87][85]

第 9 段 (倒序)

1967 Play

1968 年 8 月 28 日,5 所左派學校通知教育署將在明年參加香港中學會考。[7] 8 月 14 日,政府取消了中華中學的註冊。[7] 5 月 8 日,中華中學校長兼鬥委黃祖芬被警方拘捕。[7]

第 8 段 (倒序)

11 月 28 日,政府宣佈中華中學關閉 9 個半月,警方還突擊搜查了多所左派學校。旺角勞工子弟學校有 108 名師生被捕。[7] 11 月 27 日,庇利街的中華中學一名學生在製造炸彈時被炸斷手,警方到場拘捕 6 人。[99][100][7]

1967

第 7 段 (倒序)

中華中學被炸斷手的這起事件進一步加劇了左派之間的對立。炸彈爆炸浪潮波及到左派本身,恐怖活動嚴重失控。左派學校的校園和機構門口都出現了炸彈,左派繼續利用其學校製造爆炸品。[99][100][7]

第 6 段 (倒序)

11 月 15 日,鬥委任意之和廖一原被警方拘捕。[7] 11 月 8 日,荔枝角道一枚炸彈爆炸造成 3 名無辜市民死亡,兇手羅水欣也被自己的炸彈擊傷。[98] 11 月 7 日,庇利羅士女子中學 10 多名女生在校內籌款時被捕。[7]

第 5 段 (倒序)

10 月 30 日,港府為了振奮士氣和加強社會凝聚力,舉辦了為期一週的“香港周”,宣傳“香港人用香港貨”。[97][98] 儘管“香港周”期間發生多起炸彈襲擊事件,但政府此舉被認為是對抗左派的“十一國慶”和右派的“雙十國慶”。[98]

第 4 段 (倒序)

10 月 16 日,英聯邦事務部次官石寶德訪港,表示暫時沒有必要對放置炸彈者處以死刑。[7] 10 月 13 日,聯邦事務部次官石寶德勳爵抵達香港訪問 8 天。左派分子升級了炸彈襲擊,派左派學校的師生在啓德機場附近的九龍城主要道路放置炸彈。[96] 在石寶德訪港期間,發現了超過 600 枚真假炸彈。[96]

第 3 段 (倒序)

在炸彈襲擊浪潮中,一名就讀於英文中學的學生在莊士敦道的電車爆炸事件中遇難。[98] 1967 年 10 月底,怡和街發生爆炸案,造成 1 人死亡、22 人受傷。[97] 港府積極應對爆炸襲擊,竭力拆除或銷燬爆炸品。[66] 由於警方缺乏處理爆炸物的裝備和經驗,港府要求駐港英軍協助。[66] 英軍派出軍火專家檢查和清除可疑爆炸品。[66]

第 2 段 (倒序)

左派工人在鬥委會的指揮下,多次襲擊警務人員。[64] 警隊開槍還擊,擊斃了多名暴徒,包括任職搬運工人的鄭浙波、馬烈於、麥志華、何楓、餘秀文等。[64] 7 月 12 日,繼 7 月 11 日新華社記者薛平被捕後,發生了暴動以來第一次由炸彈襲擊造成的爆炸。[7] 安裝在大埔鄉事委員會會所的一枚定時炸彈在下午 5 點 25 分左右爆炸。[29]

第 1 段 (倒序)

1967 年 6 月初,鬥委會開始討論發動炸彈襲擊。[60]6 月 10 日凌晨,一枚由香港在華潤公司擔任經理的幹部製造的實驗性土製炸彈被放置在北角的電車路軌上。[59][60] 時任《文匯報》總編輯金堯如在回憶錄中表示,剛收到有幹部未經指揮部同意就自行發動炸彈襲擊的消息時,[62] 鬥委會領導層震驚不已。[62] 會議列席者認為,放置炸彈陣不僅可以阻礙警方行動,讓其疲於奔命;還可以動搖市民對港府維持局勢的信心,打撃港府的統治威信;更可嚇阻支持港府鎮壓左派暴動的國民黨勢力;甚至還能鼓動民眾推翻港府。[62] 至於被放置在北角電車路軌上進行測試的首枚土製炸彈,金堯如表示並沒有成功引爆。[62]\n襲擊浪潮的原因和過程有諸多因素,包括工運和騷亂升級為城市炸彈戰;[65] 左派在右派打壓下尋求激進行動;港英政府鎮壓政策激化民眾情緒,引起民眾對左派的同情。[85] 1967 年 7 月,暴動升級,為平民提供廉價醫療服務的貝夫人健康院多次遭到左派示威者闖入搗亂及縱火。[63] [62]

1967:動盪與革新的年代

1967 年是一個轉變和動盪的年代,世界各地發生了許多重大的事件。從反文化運動到阿拉伯-以色列戰爭再到美國的民權抗議,1967 年是一年中的幾個決定性時刻。

重大事件

事件 日期 描述
六日戰爭 6 月 5-10 日 以色列在六天內擊敗了阿拉伯聯軍,佔領了西奈半島、加薩地帶、約旦河西岸和戈蘭高地。
人類首次登月 7 月 20 日 尼爾·阿姆斯特朗和巴茲·奧爾德林成為第一批登上月球的人類。
蒙特利流行音樂節 6 月 16-18 日 這場傳奇的搖滾音樂節吸引了超過 50 萬人參加,並推動了反文化運動。
美國民權運動的高峯 7 月 12 日 底特律發生 5 天的暴力騷亂,造成 43 人死亡、300 多人受傷。

反文化運動

1967 年見證了反文化運動的高漲,反文化運動是一場反抗社會規範和傳統價值觀的文化運動。這場運動以嬉皮士為標誌,他們提倡自由愛、和平主義和靈性覺醒。反文化運動對社會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促使人們重新思考傳統的性別角色和權力結構。

六日戰爭

六日戰爭是一場決定性的衝突,重塑了中東的地緣政治格局。以色列的勝利粉碎了阿拉伯國家統一戰勝以色列的希望,並導致以色列佔領了大量阿拉伯領土。這場戰爭對中東和平進程產生了持久影響。

太空競賽

在 1967 年,太空競賽達到了一個決定性的時刻。美國成為第一個將人送上月球的國家,證明瞭其在科學和技術方面的優勢。人類首次登月是一個標誌性的時刻,象徵著人類探索和進步的可能性。

延伸閲讀…

1967 (丁未—肖羊)年公曆與農曆日期對照表

信懇智能(1967.HK) 股價、新聞、報價和過往記錄

結論

1967 年是一個關鍵的年代,發生了多起塑造現代世界的重大事件。從反文化運動到六日戰爭再到人類首次登月,1967 年是一年見證了巨大的不確定性和變化。它標誌著一個舊時代的結束和一個新時代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