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布衣,道號布衣子,故稱賴布衣,號稱「先知山人」,江西省贛州市定南縣鳳山岡人。生於公元1101~1126年間(宋徽宗年間),九歲即高中秀才。任國師職,後受奸臣秦檜陷害,期處於流落生涯中。賴布衣足跡踏遍中國大地,著堪輿理論技術,一路憐貧救苦,助弱抗強,留下了許多神話傳說,「風水大師」名聲不脛而走。後來賴布衣看破紅塵,遁隱山林,青山白雲伴,人不見其蹤。
風水祖師楊曾廖賴,賴布衣尊稱四大堪輿祖師之一。
福地求,大地到處有,果能經世多行善,自有明師送到手。
聞風水祖師賴布衣英德市隱居了十八年,放牛捏泥人,走遍了周邊山山水水,做下一卦風水作品,留題留圖數百個待福緣人。
賴布衣足跡走遍了英德、、連州、連山、佛崗、化、花縣、三水、四會、廣寧、懷集地,記錄下風水寶地數百個,有所在地點,穴場穴形簡圖,有些有坐。寶地易得,福主難尋。地看福德,大地看機緣。上千年過去,只有十分之一寶地名花有主。
傳宋代風水大師賴文俊相過此地,留下佔詩一首:
頭頂芙蓉嶂,腳踏土地壇。
右有覆船崗,左有鶯蜂竇。
鰲魚水口,獅象守門樓。
誰人葬得中,代代王公侯。
洪老漢二兒子洪英倫懂風水相術,他得知芙蓉嶂風水詩後,於是詩中所指,到芙蓉嶂察看,見風水寶地。於是選定位置,父親屍骸遷葬到此,了墳墓。墓形像一座太師椅,青磚砌結,有花崗石造墓碑,碑上款刻嘉慶二十年(1815)秋穀旦吉日重修,是祖考諱公三洪公大人墓,落款是祀男英繹、英倫、英緘、英緯,孫會玄同立。
官莊水庫淹沒而僅露小小頭頂那個山頂是否賴布衣所說「鯉躍龍門」大地?此地賴仙手捲定局泥鰍地,於「泥鰍浪裡跳龍門,渤海翻身」,後民間流傳「鯉躍龍門」大地。
劉家其中一個叔叔希望給自己父親找個風水寶地,但十多年過去未能如願。開頭這個叔叔是轉託地土先生代勞吧,但後來自己來,說風水先生不能信任,欲求福地自己動手。但深知自己水平,於是採取試驗辦法。他辦法,看到一個自認有用地便父親骨骸葬入,若三個月內出事或不發即取出,試另一個。如此下來,十多年裡他父搬家三十多次!後葬中了泥鰍地。
峽下【明蝦形地】,出七歲探花郎,官不絕。 (宋朝賴布衣沒見過龍蝦,因此說是蝦)
此穴龍蝦鉗形地,建了神仙基地,供奉楊曾廖賴地理祖師,種了生基,及為善信修了祖墳。
龍脈大羅山(天子山)而來,分三支龍脈西向東行龍北江邊,神仙基地中龍脈龍蝦鉗上,左右兩龍脈護送,龍回頭東南,橫龍結穴,蝦象守水口,左龍脈作靠山禦屏,右龍身作朝案,見元寶峰,案後起官星,幾重靠山,三重朝案,左龍脈破軍起大旗,樂山鬼尾天然,蜂腰鶴膝過脈脫煞。龍運,九運得否卦天心正運,發,適合種生基修墳。
三年尋龍,十年點穴,望龍觀星,流星點穴,有地址有圖片,巒頭理氣明師,找地點穴,只是有福主難尋!
仙人形大座人形出世代官,佛崗縣湯塘鎮潖江白石坳村山上,寶地哪裡侍福主。
市區三坑鎮附近山上有風水寶地,甲山庚,後。
右關亷貞降樞兌。變換太乙東南雄。四神八應位起,三火併秀三陽沖。
一、催官第一天輔穴,天皇氣右耳接。穴宜挨左微加乾,天皇氣貫穴天池。四神八將俱朝迎,紫綬金章前列。 (壬山丙向)
二、天皇氣射天廄星,微挨西獸加壬行。天廄穴空始吉,耳受左氣官班榮。 (乾山巽)
三、天皇氣沖穴北道,挨左立穴為樞要。乾位推祥,右耳乘氣沖腦。 (癸山丁)
一、催官第二穴宜癸,天市正氣左沖耳。穴接西獸寅,畫錦榮華耀閣裡。 (癸山丁)
二、天市行龍太微,氣沖左諭官資。陰陽相見福祥來,璣福配合歌隨唱。 (壬山丙向)
三、壬癸背一面九離,河洛理數。四垣四獸各正位,五氣順逆相憑。 (子山午)
四、天市迢迢穴陰璣,氣沖右耳無逶迤。天廚微加穴粘土,富貴文武官崇巍。 (甲山庚)
五、陽樞穴主天官星,右腰乘氣多。若得陰璇山秀起,含書飫史稱明經。 (乙山辛向)
六、陽樞龍西伺兌,右耳乘氣貴。穴宜挨左加廚星,閥閱榮華定無艾。 (卯山酉)
七、天市行龍陽璇,氣沖諭通。屋潤家肥積金帛,只恐夭折虧天年。 (乾山巽)
一、催官第三穴天廄,天乙行龍右耳受。左立穴加少微,中男及第紆緩。 (乾山巽)
二、陰璇穴亞向東震,陰璇氣左耳進。微侵婁位加多,巡警小官英俊。 (酉山卯向)
三、陰璇穴天市垣,氣左諭推其源。玉堂金馬到,懦官多田園。 (坤山艮)
一、催官第四穴宜乙,陽璇左耳氣沖入。天官借坐如青蛇,禁闕環宮須夜。 (乙山辛向)
二、太乙行龍天屏穴,右耳乘氣絕。亢金煞位加多,小貴人英傑。 (巳山亥向)
三、太乙行龍陽樞,右腰乘氣無差殊。砂奇水揖龍,詩禮多金珠。 (坤山艮)
一、催官第五穴宜甲,陽衡氣左耳發。穴挨西獸加天堂,持節邊疆掌生殺。 (甲山庚)
二、阿香東來穴天官,氣貫右耳屍靈安。微加甲位穴粘左,先文後武榮官權。 (乙山辛向)
一、催官第六向東震,天漢氣右耳進。申位多,富壓鄉邦眾欽信。 (酉山卯向)
二、天漢天市星,氣奔左耳清。微加西兌穴粘右,水朝局擁家資盛。 (坤山艮)
一、催官第七穴宜坤,南極氣右耳奔。要使亢陰勿貫穴,六家門。 (坤山艮)
二、南極行龍天皇,氣沖左耳乃為上。穴接西獸微如羊,陽權慎毫釐間。 (巳山亥向)
一、催官第八丙龍乙,氣沖右諭英才山。太微龍穴粘巳,氣貫左耳而巳。 (巳山亥向)
二、微行龍向陽樞,右腰乘氣無差殊。穴宜挨左加青砂,主人旺家資富。 (坤山艮)
延伸閱讀…
一、催官第九兌山艮,左耳氣沖無多紊。略加天乙貴龍來,主文章典州郡。 (坤山艮)
二、金雞來天門啼,氣沖右耳天廄。微加天漢水砂,少年登科第。 (乾山巽)
三、金雞啼向扶桑東,氣沖腦散虧。庚辛受穴始吉,官職榮霸資財富。 (酉山卯向)
四、微宜配丁,右腰乘氣官職輕。若轉天皇脈受穴,右耳受氣公侯生。 (癸山丁)
一、催官第十穴天貴,陽權左氣注。微加南極局週回,砂水合矩公侯。 (丙山壬向)
二、離山迢迢應日星,丁穴右耳乘災精。毫釐位,立見驟富官職榮。 (丁山癸)
一、背一面九乘天輔,氣右耳合矩。穴宜挨左加天皇,富貴榮華振鄉土。 (子山午)
二、壬山迢迢穴天市,天輔氣奔沖右諭。穴左微侵半亥分,富貴聲名響閭裡。 (艮山坤)
三、天輔穴天官星,氣左諭通玄靈。穴宜挨右加陽光,主財賦人英傑。 (辛山乙向)
一、穴坎陽光右耳通,龍脈真俊生英雄。切忌陽光氣沖腦,家資退落應如掃。 (子山午)
二、陽光穴坐天市垣,氣沖右耳乃為玄。穴宜挨左加天輔,孕產六指多田園。 (艮山坤)
一、催官十三玄戈,陰光右耳過。挨加半分月,富貴見鳳流多。 (艮山坤)
二、陰光穴坎陽精,左耳乘氣不為。穴宜挨右微侵午,出入英俊資財盛。 (子山午)
一、丁穴迴環局週鎖,玄戈耳入氣沖左。穴挨西獸申,龍脈發如火。 (丁山癸)
二、坎離交生氣,陰不交龍不擁。水朝砂秀亦堪誇,坤癸離壬納於是。 (子山午)
一、亢陽無生甲乾,氣諭入天然。陽局,鰥寡絕嗣災害綿。 (庚山甲)
二、陽璣來龍宜乙,迢迢左氣耳入。穴宜挨左微侵婁,水朝局擁家毫實。 (辛山乙向)
延伸閱讀…
一、戌山迢迢宜乙,鼓盆左氣奔耳入。龍行起伏向陽潮,但恐人殘疾。 (辛山乙向)
二、鼓盆龍天苑星,行龍懶緩災。穴挨西獸細消詳,水朝局擁家資盛。 (庚山甲)
一、功曹坐艮玄戈,左耳乘氣。微加甲位局周全,龍脈發如火。 (艮山坤)
二、功曹天關星,龍脈穎異穴堪親。砂水擁總,寡母怪疾多生填。 (寅山申向)
一、陰璣穴巽向乾峰,氣右諭家興隆。左右不交龍失度,鰥寡瘋疾幼瘟風。 (巽山乾)
2019年11月王君植風水大師赴重慶尋龍點穴看風水,上圖即是此行尋龍案例;此地後龍花山發脈,行度數十里,大頓伏,龍脈入首起金星,實地觀看星頂端正、;這幅圖是王君植大師站明堂拍攝,玄武主星中抽下一脈,細長百米穴星,平田突起星泡,園潤小巧,金泡微開陽面化氣,現場勘查建有寺廟,目前正在翻建擴大,如果是春夏一片水田,顯得美麗;我們尋龍略感,如此地,沒有點穴可能了;不過重慶這個風水案例,可以公開大家欣賞學習。
這幅圖是王君植大師站明堂右側拍攝,可以看到龍主星下抽脈線,穿田盡頭起泡結穴。
民間流傳說廣西有一卦天子地。現在廣西,具有王者風範是大明山,四周群山環繞,典型鶴立雞群,山體,龍局雄渾,許多風水師到大明山尋覓,並有留題證。所謂留題,稱風土記,風…
民間流傳說廣西有一卦天子地。現在廣西,具有王者風範是大明山,四周群山環繞,典型鶴立雞群,山體,龍局雄渾,許多風水師到大明山尋覓,並有留題證。所謂留題,稱風土記,風土記一詞,是指某個地方龍脈、穴位、砂手、水流、山嚮方面環境,其山川、生氣磅礴,結成了藏風聚氣風水寶地,名師觀察,用心琢磨寫成流利優美的詩句或者是規則記載。這些風土記,古,轉抄、流轉於民間。民間風土記是一種紀錄地文化、地理、歷史、農業、神話和民俗史料。
其一,唐代楊公題留:大地龍脈,巽龍,九龍朝宗之大貴地。鏌铘山上風光,龍頭龍爪世無雙。六千粉黛迎送遠,八百煙花遮半天。五星歸垣明堂現,龍樓鳳閣到面前。大地日日有神守,龍真穴待英賢。福人有緣點得,代代當出王與侯。
其二,宋朝賴布衣賴公題留大明山。山中年年結霧煙,陣勢巍峨插碧天;山日夜生明遠,平南寧降橫州;金雲生定半天吹,歸結祖宗萬筆榮;五山無極山,鼓響勝天邊;乾山乾水流乾,合山合水胸中立;三百六十龍,三十六公朝天子;千水萬水歸一水,水曲迢迢灣灣;廣東大海作明堂,洪福滔天作聖君;固是天子地,萬世著帝襲。
賴公並點評曰:此地結三穴,上穴出神仙,中穴出帝君,下穴出臣相,只有九代大福之人方葬得著,無福人勿需強求,記。
其三,明朝蕭公題大明山。老龍年年結霧煙,降勢巍峨掛碧天。高山日夜生明月,萬里來龍到此眠。九宮八卦朝天子,五嶽四鎮山川。明堂堆金浪,獅象隨護舞翩翩。橫洲南寧作朝案,遷江來賓降波氈。粉黛嬌娥居左右,文臣武職振喧喧。鏌铘山遙望主,洪福滔滔萬萬年。若有九代積功德,土神送祖宗眠。大仁大義配天地,無仁無義鬼無傳。
其四,明朝蕭公題大明山。大明山上一穴崇,四方行龍東山峰;金系牛星隱誰知,樓台帝坐半天雲;萬山聚伏朝輯,廣東大海作明堂;龍虎角砂穴,天生逢;兩邊文武星峰現,世代皇候萬萬春。
此格主出世代天子應。有關大明山四首風水留題文字,但是意思差不多是:大明山上有“龍真穴”,其龍、穴、砂、水、指的是同一個地方,如果福人有緣點得,可代代當出王與侯。宋朝國師賴布衣“山中年年結霧煙,陣勢巍峨插碧天,山日夜生明遠”和明朝蕭公“老龍年年結霧煙,降勢巍峨掛碧天。高山日夜生明月,萬里來龍到此眠”其所指是指現大明山上龍頭山。大明山“龍真穴”,是乾山巽帝王之範龍脈
天子地是“龍真穴”,其第一特點:來龍,龍要。風水術形象思維方式,將逶迤奔騰,形象萬千山脈稱龍脈,比喻是。
風水學上考察,可以發現,大明山山脈動態氣勢確實像一條真龍起舞:大明山起源於崑崙山南麓,經四川、雲南、貴州、廣西百色隆林、田林、凌雲、河池南丹、安到南寧馬山,來龍生動,風情萬種,萬千,剝換,過峽,頓跌,形體轉換,脫胎換骨,左閃右擺,閃展騰挪,左右有水河、右江送龍,到了馬山縣古零鎮樂平村水錦屯和石豐村長林屯交界即江隘處乾龍入首,後結作於馬山縣、上林縣、武鳴縣和賓陽縣,是到了武鳴縣兩江鎮和馬頭鎮小陸處隆起,形成一座氣勢、挺拔山峰——大明山最高峰,海拔1760米,是桂中南第一高峰——大明山龍頭山。現在龍頭山上雲霧繚繞,煙霧雲氣,鬱鬱靄靄,日出霞光,照透迷霧,形成奇特風光。這應了風水留題說“老龍年年結霧煙,降勢巍峨掛碧天。高山日夜生明月,萬里來龍到此眠。”可資證明這真龍跡。
天子地第二特點:砂要秀,有多重吉砂護衛,是“獅象隨護舞翩翩”。大明山是西北千里來龍,開陽到頭結穴,穴位是龍生氣凝聚孔竅,大明山龍穴龍頭山上。繼而龍脈蜿蜒南下,邕江結作廣西首府南寧市。
大明山主峰龍頭山,其來脈峰巒峙聳撥,端正,龍頭山所在地其四周山巒起伏,行有止,起到貯藏生氣作用。主峰龍頭山嚮左右各分出一支山脈,分枝布葉,層層降落,彎環如馬蹄,橫向展開,形成屏帳勢,其左翼(桂中盆地中部大明山—來賓—象州隱伏斷裂帶)大明山北西端東蜿蜒,青龍昂首,經來賓—象州—武宣,其斷裂帶中部來賓一帶有切割泥盆系地層,後結作象州縣皇鄉高樓山。樓山海拔932米,是像州、武宣兩縣境內山峰。是故明朝蕭公大明山風水題留中有“遷江來賓降波氈”稱。
其右翼(桂中盆地西部—大明山—忻城—融水—三江斷裂帶)白虎低伏,西延展結作南寧石埠左、右江和邕江三江匯合河畔上三江口宋村。後半隱伏延展以及越南太原省,如《越南地輿圖說》記載說:“北圻太原省有崑崙山,其源自上國而來,經高平而至太原,橫峰壁立,峻嶺摩,人跡不到。”記述者謂越南太原省崑崙山,其源自中國而來,中國廣西越南高平省接壤,然後延至太原,所以,越南太原省崑崙山是廣西大明山餘脈。
大明山主峰龍頭山來龍兩翼分障包羅於外以成大局,中間明堂自成一個“羅城”:大明山西南麓對面丘陵地帶是小明山,小明山起於馬山楊圩,到武鳴馬頭、羅波、陸斡一帶隱伏化為地,過羅波壇李村後凸起賓陽思隴蜿蜒而去。兩邊高山夾峙,中間平地。武鳴主要河流是右江支流武鳴河,武鳴河主要一級支流流經馬頭鎮香山河,香山河流經馬頭、小陸、陸斡和羅波村鎮。所謂水出處有兩山聳,貴地,所以龍頭山正面看去,武鳴馬頭到羅波、陸斡到武鳴縣城有一片開陽地(現在武鳴到馬山公路這片開陽地中間),四周山環水繞,形切。兩邊有兩砂手,層層降落,彎環如馬蹄,形如兩龍拉車,如雙龍戲珠,如皇冠毓帽,如龍摟鳳閣;到南寧高峰山脈前一字橫案,高峰山脈一字橫排過去有高峰隘、劍脊隘和甘峒隘(甘圩鎮爐嶺)五座峰隘,如五對華表捍龍門,又如兩隻獅象門關,更像兩隻金雞鳴。可謂如龍堆鳳窩,如宰相筆案。
天子地第三特點是:五星歸垣明堂現。風水格局中者是五星歸垣。所謂五星歸垣者,一名五氣元,稱五星升殿,龍中最佳之格,萬逢一。其水星帳於北,火星聳於南,木星列於東,金星待於西,土星結穴而居於中央。五星左右各星歸於本宮本位,所以有“五氣元”,“五星升殿格”稱。若登星辰觀,四面相等各得其位,天造地設,為五星聚精,萬靈所萃,正氣鍾。如此上應天星,下合方位,尊之吉地。如此地,有福德家,葬其正穴,主出皇帝聖賢。其次主出王侯相,貴極人臣,流芳百世,皇親國戚,文武雙全,英雄豪傑,狀元神童,上上至尊,此中藏。
龍頭山四周北到東有公益山、望兵山、水陳峰、像頭山、六毛山五座山峰圍繞龍頭山而排列,而龍頭山居中是主峰。主峰龍頭山背斜二翼泥盆紀石英砂岩,矽質頁岩、矽質岩裸露,地帶性土壤赤紅壤,是典型土山,山高脈厚。登上大明山最高峰龍頭山,見群峰起伏,龍頭山四周即東西南北有九座無名石山金木水火土五星團聚九星相聚環繞龍頭山,龍頭山中心,四周散開去,起其格局如風水術中五星歸垣,是一個垣局地方,可謂“五星歸垣明堂現”。周圍眾山匍匐朝拜,如三十六公作揖,如三百六十仙童跪拜;站大明山龍頭山頂上,有一種君臨天下感覺,這風水學家們說群山拱衛、眾水環繞、乾山巽帝王氣龍脈。
稱得上是大富貴墓地,有內外明堂,而且明堂裡要有水,因為水是龍血脈,龍無水送,不知龍之來處,穴無水界,則不知龍之止。考察大明山,可以發現,受穴山龍頭山其穴區前中軸線上近崗是南寧高峰山脈,此為風水格局中龍頭山其穴區前一字橫案山。現在高峰作為守水口橫案山可以分內外明堂。內明堂可謂關鎖。內明堂左邊是武鳴馬頭鎮秧,是一個丘陵山口,形如馬鞍;安秧往前即是淥潭隘、淥淇隘、淥黎隘、淥昌隘、淥趙隘五隘馬頭鄉境,往前是淥(武鳴羅波鎮壇李村)、葛圩隘(武鳴太平鎮葛陽村馬曼嶺西側)、淥橋隘、宗馬隘(武鳴太平鎮林圩東)。內明堂右邊是石磨隘,兩江東北方,大明山西南麓對面小明山上有十三個隘口兩江到馬頭一線排列繞成半弧形。內明堂背靠大明山龍頭山,明堂內萬山拱、萬水歸堂,而且其中間有月山、敏山和岜馬山呈印台形,是印星。印星好像受到壯族先民歡迎,因為武鳴縣境內發現幾處岩洞葬基本是印星山上,如武鳴岜馬山岩商代岩洞葬、武鳴兩江獨山戰國岩洞葬。此外,武鳴縣境內發現其他幾處岩洞葬如岜、弄山,這幾處是印星山。印星風水理論上屬於金星,俗語有云:“有印相扶,定是官居極品”、“華蓋印星共會,管仲佐霸良臣”。龍頭山內明堂有三潭隨龍水,這是證明大明山是方貴龍來標誌
風水理論認為,吉地不可無水,地理道,山水而已。水是龍血脈,龍無水送,不知龍之來處,穴無水界,則不知龍之止。風水術上水種類很多,位置論,有隨龍水、蝦鬚水、合襟水、三陽水、朝水、正朝水、天心水、暈水(並非有水)、應水、祿儲水。隨龍水該龍脈所生,是龍祖山一路伴隨龍而來水,隨龍水大小及其流程是分辨龍有力還是無力主要標誌。中國風水術認為,大地有隨龍水。